工语互砺,创融赋能
发布日期:2025-10-30 浏览次数:37
安徽省高校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虚拟教研室系列活动
2025年第四期成功举办
为深入推进“四新”建设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英语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新路径,由安徽省外国语言文学学会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分会主办,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共同承办的安徽省高校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虚拟教研室2025年第四期活动于10月27日14:30通过腾讯会议成功举行。本期活动主题为“工语互砺,创融赋能”,旨在通过跨校研讨,共享智慧、共谋发展。安徽省外国语言文学学会秘书长曹军、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分会秘书长郭书法教授及安徽省各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约200人通过线上、线下参会。
上半场活动由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戴拥军教授主持。 曹军在开场致辞时指出,在新文科建设中,大学英语教师应从语言传授者转变为跨学科主导者,并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主任夏侯勤副教授首先带来题为《以工促语、以语赋能:理工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创新与实践》的主旨分享。他基于本校制定的《安徽工业大学大学英语修读方案(2025版)》,结合学校办学定位、服务地方发展要求及理工科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现状,介绍了“三层模块+双规路径”课程体系、积极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与跨学科协作等内容,并强调将课程思政与育人目标相融合、通过英语课堂讲好中国故事。该院大学英语教学部副主任方芳副教授聚焦于特色鲜明的冶金工程领域,通过“六阶融合”教学模式结构图,做了题为《安徽工业大学冶金通用学术英语教学改革探索》的专题报告,介绍如何将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专业需求紧密结合,并展示了在“工科+英语”教学改革方面的具体举措与阶段性成果。
下半场活动由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姚志英教授主持。该院胡月月博士以《学术论文阅读与写作》课程为例,探讨了如何推动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养”转型,分享了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的具体经验,强调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际学术研究,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学术素养,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王佩老师则结合《基础英语写作》课程,介绍了在教学中融入“五育”理念的实践探索。她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有机融入英语写作教学,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英语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
本次活动为全省高校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了宝贵线上交流平台。四位老师的精彩报告从宏观架构到微观实践层面全景式呈现了两校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课程教学实施中的积极探索。这标志着安徽省部分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已迈入全新阶段——实现了与校本特色的深度耦合、与学生专业发展的同频共振,成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生动注脚,为我省高校大学英语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注入了强劲动力,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式。
供稿: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分会


